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1 于 2024-6-30 19:59 编辑
一图看懂大禹治理汉水的荆山在老河口的哪儿?楚国的荆山不可能在保康?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自公元前1042年楚国诞生以来,在楚文化研究中楚祖熊绎辟在荆山的荆山,居丹阳的丹阳都是重中之重,遗憾的是历史的原因,三千多年来辉煌八百年的楚人至今没真正弄清荆山楚源地荆山和五十里楚国丹阳在哪儿? 2024年初在总结回看十年来老河口阴楚历史文化研究、纪念大禹治水老河口的禹王庙、根据《禹贡》记载刻绘《禹迹图上的“光化”时,无意间在光化旁发现“荆山”大喜过望,再次研究上大禹治汉水的“荆山”地望问题,并且用高科技的北斗卫星地图,认真核查绘制《尚书禹贡》记载的荆山确址。终于用一图还原绘制出汉江流域上游千里汉江至于荆山的确切位置。 《禹贡》记载大禹治汉水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导嶓冢至于荆山的汉水流域上游卫星图 《尚书 禹贡》关于汉水的记载:“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导嶓冢,至于荆山、嶓冢导漾,东流为汉”记载的是大禹治理汉水的荆山。从汉水发源地嶓冢山千里东流至今未变。 因受卫星地图不放大看不清放大看不全的限制,为能够看清汉江流域走向,下载多图才拼合出能够看清千里汉江上游的卫星图,并一一测量作记,还原成图。此图应该是大禹治水四千年来,首次利用精确到米的北斗卫星地图,实测汉江流域,如实还原绘制《禹贡》记载大禹“嶓冢导漾,东流为汉”与“导嶓冢,至于荆山”汉水荆山的实测卫星图。 利用北斗卫星地图,实测《禹贡》记载的大禹治理三千里汉水上游的“嶓冢导漾水东流为汉、导嶓冢,至于荆山”江段,汉江源头的陕西省宁强县嶓冢山、一路北上一小段后向东,曲折蜿蜒,流经勉县、汉中市、安康市、石泉县、汉阴县、旬阳县、郧阳区、丹江口市到老河口市七里岩、洪山咀1100里,一直自西向东,一路沿千里秦岭山脉和千里大巴山山脉至武当山之间的汉江峡谷,奔流穿行在崇山峻岭、高山峡谷间,整个汉江上游流域内除建设大坝外无法改道,也基本没有改道,终于可以通过一张卫星地图一目了然看清上游汉江走向。 进一步放大卫星地图研究发现,汉江上游至老河口段,千里秦岭山脉和千里大巴山山脉至武当山山高谷深,汉江进入老河口时,被老河口市北境的五十里朱连山脉阻挡,五十里朱连山脉如鱼在喉,像卡在汉江丹江咽喉的一块巨石,牢牢的堵住了千里汉江上游之水。特别是老河口洪山咀镇至七里岩江段,河道狭窄绝壁巍峨耸立,是造成汉江河水泛滥的根源所在,很符合大禹劈山导河的疏通之地。至今古均州今丹江口沙陀营、七里岩至洪山嘴镇江段,铁路、公路、航道并行,是夏季洪水多发之地,位置正好在《禹迹图》标注的均襄之间的光化、荆山地段,是唯一符合大禹治汉水的“嶓冢导漾、至于荆山”的“荆山”之地。大禹治汉水的荆山在老河口,也符合汉江流域向东南的桐柏山,内方、大别山古今地理方位。 明清《光化县志》记载的老河口建有纪念大禹治水的禹王庙、有明确与大禹治水而形成的禹家寨、二劈山的古地名遗址。“老河口古阴国在楚国的荆山之阴得名”的历史记载相符,与大禹治水地《禹贡》记载刻制的《禹迹图》明确标记的“光化”与《禹迹图》鄧字标注地的光化县地连古邓国、今邓州市的地理位置、古今疆域演变相符、等系列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佐证大禹治汉水的荆山只能在老河口,一定在老河口,因为过了老河口就进入襄阳、宜城江段了。 综合汉江流域自嶓冢山源头至老河口一直穿行在千里秦岭山脉和千里大巴山山脉至武当山之间的汉江峡谷江段,大禹治汉水荆山的《禹贡》记载,《禹迹图》准确标明的武当山之东、均襄之间、老河口光化县的荆山,决定了大禹治汉水的荆山,不可能翻越千米高山、流经远离汉水两百里的保康至荆州市当阳的三百里荆山去?大量证据证明大禹治汉水的荆山,不可能在保康县至荆州市的荆山,进而也证明楚国的荆山不可能在保康?如山的系列铁证证明,大禹治汉水的荆山在光化县在老河口、楚国的荆山在老河口、楚国丹阳在老河口。 2024年1月16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